主 管:上海市司法局
主 辦:上海市律師協會
編 輯:《上海律師》編輯部
編輯委員會主任:邵萬權
副 主 任: 朱林海 張鵬峰
廖明濤 黃寧寧
陸 胤 韓 璐
金冰一 聶衛東
徐宗新 曹志龍
屠 磊 唐 潔
潘 瑜
編 委 會:李華平 胡 婧
張逸瑞 趙亮波
王夏青 趙 秦
祝筱青 儲小青
方正宇 王凌俊
閆 艷 應朝陽
陳志華 周 憶
徐巧月 翁冠星
黃培明 李維世
吳月琴 黃 東
曾 濤
主 編: 韓 璐
副 主 編:譚 芳 曹 頻
責任編輯:王鳳梅
攝影記者:曹申星
美術編輯:高春光
編 務:許 倩
編輯部地址:
上海市肇嘉浜路 789 號均瑤國際廣場 33 樓
電 話:021-64030000
傳 真:021-64185837
投稿郵箱:
E-mail:tougao@lawyers.org.cn
網上投稿系統:
http://www.aineast.com/wangzhantougao
上海市律師協會網址(東方律師網)
www.aineast.com
上海市連續性內部資料準印證(K 第 272 號)
本刊所用圖片如未署名的,請作者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這充分顯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于國家治理中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實現多元共治模式的認同與重視;法律服務業作為社會力量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在推進區域法治建設、服務民生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大有可為。
多年來,普陀區司法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一步加強法律服務保障功能,匯聚法律服務資源,堅持“規范建所、規模辦所、專業興所、品牌強所”的理念,積極引導律師充分發揮其經濟發展助推器、依法行政智囊團、普法教育宣傳隊、社會公益志愿者的作用。廣大律師不負眾望,以實際行動孜孜耕耘著一方法治沃土,為普陀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人才匯聚的“大家庭”
普陀區司法局始終致力于塑造團結、凝聚、齊心的普陀律師隊伍文化。通過搭建各種平臺和載體,擴大法律人才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主任律師中建立“午茶會”制度,分別與普陀區婦聯和普陀區青聯成立“女律師聯誼會”和“青年律師沙龍”,開展“巾幗律苑”婦兒維權法律服務、“陽光律舟”青年律師志愿服務等項目,定期組織律師與檢察官、法官座談交流,為法律人才之間增進了解、展示形象提供了舞臺。其次,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組織青年聯誼會、法律辯論賽、攝影書畫展、籃球賽、足球賽、牌技比賽等活動,大大豐富了律師隊伍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強了律師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積極培育健康的律師隊伍文化過程中,區司法局將律師隊伍良性發展置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來謀劃。2013年6月,借助普陀公證處的多功能廳建立“法律人之家”,將法律工作者凝聚起來,并聯合區工商聯、科委、律工委、信息產業促進會等部門開展“普陀金融法治服務論壇”,為實現政府部門、法律金融中介機構與企業的服務對接、推動合作共贏創造了有力條件。此后,“法律人之家”真正發揮其廣招賢士共謀發展的功能,相繼舉辦形式多樣的午茶會、聯誼會、沙龍6次;開展論壇、研討6次;組織專家學者、資深同行開展業務研究和政策培訓2次;還探索開展“微型黨課”教育,增進法律服務工作者的黨性修養,同行們在這個“大家庭”里互動交流,碰撞出越來越多的思想火花。
加強隊伍建設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區司法局黨委深知工作推進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隊伍保障,故而牢牢扭住“搭平臺、重培養、促品牌”的隊伍建設不放松,聚合了一支留得住、聚得緊、叫得響的法律人才“大家庭”,不僅抓住了法律人才隊伍內涵式發展的“生命線”,也為區司法行政服務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動力。
社會治理的“參與者”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進發展是當前轉型發展進程中面臨的重大課題,更是化解矛盾、服務民生的應有之義。為了深化律師在促進法治普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區司法局從維穩、民生和法治創建活動入手,加強法律服務對于普陀經濟發展的融合度,積極引導律師參與社會治理,不斷將依法治區工作引向深入。
在矛盾調處中構建法治生態。律師以第三方的身份參與地區疑難復雜矛盾化解是區司法局發揮律師專業優勢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一,律師積極參與信訪積案的核查和化解。近三年來,區司法局共組織30家律師事務所、約100名律師參與市、區突出信訪矛盾核查、評估和化解工作,立足中立性和專業性,嚴格按照“快速行動、深入核查、真誠溝通、優化方案”的“四步工作法”,穩妥細致地做好對當事人的政策解釋及思想疏導工作,累計參與案件300余件次,出具法律意見書150余件,協助化解案件100余件。其二,律師積極參與群體矛盾的調處和化解。先后參與普陀區朝新村征地糾紛,建民村、錦繡里、棉紡新村等動遷糾紛的化解工作。今年4月,區委政法委、區信訪辦、司法局共同搭建了由區人大代表、資深律師等7人組成的第三方專家評議團,對政府和村民代表雙方就朝新村征地糾紛進行居中審議,有效助推了該重大群體矛盾的進一步化解。此外,援助律師還多次成功化解農民工的集體勞資糾紛,幫助農民工追回薪資230多萬元,切實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其三,律師積極參與每周四區領導信訪接待。區內資深律師每年參與領導信訪接待近48次,主動為信訪人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開展法律宣傳,為信訪矛盾的化解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促進糾紛的妥善解決。
在民生保障中構建法治生態。舊區改造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由普世律師事務所選派黨員律師志愿者入駐新渡口舊改基地,為舊改工作提供法律咨詢和政策法規宣傳等服務,現場共接待居民咨詢250余人次,促使居民順利簽約230多件,收到較好效果。2013年,區司法局探索建立舊改項目法律服務遴選機制,從制度層面規范了律所服務舊改的內容、方式、標準、評估和報酬等細則。今年,區司法局跨前一步,早在舊改基地啟動之前先期推薦出經驗豐富且服務優質的律所,相繼參與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案件研討、聽證、法律咨詢等活動,并先后在金沙新村、曹家村、東新村(四期)三個舊改基地建立“法律服務工作室”,選派律師為舊改居民提供全天候的法律服務,律師從法律專業角度答疑解惑,掃除群眾法律認識的盲區,幫助群眾分好家庭共有產“蛋糕”,共接待咨詢800余人次,參加各類聽證會、推進會、評議會等40余次,調解居民家庭內部糾紛12次,在保障舊改工作順利推進的同時,也幫助百姓通過合法方式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創建活動中構建法治生態。區司法局一直以來把律師工作貫穿于三個層面的依法治區工作來同步推進。特別一提的是,在基層法治創建活動中,以基層司法所、居村委會為依托,普陀區深入開展律師事務所與司法所、律師與居村調委會的“雙結對”工作,充分發揮律師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中的第三方積極作用,廣泛開展送法上門活動,有針對性地為老百姓提供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服務,推動法律服務大眾化。如:長風新村司法所組織律師進樓宇,建立街道律師法律服務專家組;曹楊新村司法所開展的“律師社區天天行、法律服務惠居民”活動;甘泉路司法所開展的“法律夜門診”、“百姓小廣場”等品牌特色項目;桃浦鎮紫藤苑試點開展的“自家人老娘舅”,成為新惟律師事務所與桃浦紫藤苑小區共建的亮點之作。另外,在法治城區創建和依法行政示范單位創建中,以開展領導學法用法活動為抓手,組織律師為領導干部開設法制講座;組織律師列席區政府常務會議,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法律支撐;同時,律師主動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增強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為地區法治建設貢獻力量。
心系發展的“好參謀”
“家里的老人不在了,留下一點財產誰來繼承呢,能幫我找找律師嗎?”“這個難題必須在法律框架里解決,我們需要律師,請代為聯系”……在辦公室工作的小潘經常接到來自百姓、來自政府部門的求助電話,雖然個案解決了,但是局黨委想著順藤摸瓜找到問題癥結所在———歸根結底還是法律服務滲透不夠。于是,區司法局以需求為導向,借“外腦”、起“爐灶”,審時度勢建立法律顧問團,引導法律服務深度介入群眾和政府需求,漸漸使法律服務成為百姓和政府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當好百姓的法律顧問。從去年的“名律師社區行”到今年的“名律師系列行”,律師走入尋常百姓家已是家常便飯的事。社區居民自發向居委會開出菜單,一一列舉與自己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盲點,每周律師都會按時走進社區,針對菜單開設講座,滿足群眾對法律知識、法律服務的不同需求。各街鎮司法所也結合實際,組織開展觀影、猜謎、法治攝影、法制書畫比賽等趣味法制教育活動,擺脫了生硬刻板的說教,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老百姓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在鄰里矛盾調解中,律師以專業的解答、耐心的服務,幫助居民排憂解難,小區居民都為身邊能有這樣一支“藥到病除的法律醫生”隊伍而感到安心。結合“3·5學雷鋒”、“3·15維權日”等宣傳節點,律師下社區、進商場,開展大型普法宣傳和法律咨詢活動,現場提供法律服務,使群眾近距離享受法律服務的便捷。
當好政府的法律顧問。普陀區政府法律顧問團于2007年成立,目前顧問團成員有24人,每年列席常務會議、專題會議多達30多次,根據區政府需要,提供決策合法性審查;對社會熱點、政府難點問題進行論證;對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專業法律意見等服務。今年,區司法局會同區桃浦地區轉型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簽署《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設法律服務合作協議》,共同組建“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法律顧問團”,聘請9名資深律師擔任顧問團成員,側重對桃浦地區發展中的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中的各類產權清理等法律問題開展調研,并提供及時的法律服務。另外,引導普世律師事務所針對長風并購金融集聚區建設開展專項調研,以提供良好的配套現代法律服務環境,最終服務于普陀區域經濟的發展。
當好企業的法律顧問。以建立樓宇綜合服務點為契機,區司法局積極探索推進“法進樓宇”工作模式,引導開設在大型商務樓宇內的律師事務所,以綜合服務點為根據地,不斷輻射法律服務效應。如今,長風生態園區的長城大廈和申大廈先后建立了綜合法律服務點,有效整合人民調解、法律咨詢、法制宣傳等司法行政資源,發揮物業調委會和律師事務所合力,為樓宇內的企業和員工化解矛盾糾紛,并提供法律服務。今年3月,區司法局聯合區工商聯制定《普陀區基層商會法律志愿者服務規則》,成立“基層商會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定期在基層商會開展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工作,深入推進“法進園區、法進企業”,實現了普法宣傳互融共通,法律服務前置,受到商會及會員企業的歡迎和贊譽。
法律服務的“新跨越”
為實現律師業的轉型發展,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建設的需要,區司法局以問題為導向,拿管理體制“開刀”,著力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現律師隊伍服務內容的精細化和管理手段的多樣化,促進法律服務工作迸發新的活力。
服務形式閃耀新亮點。如何使政府服務“投其所好”?區司法局采取“兩步走”,通過完善法律服務業“軟環境”,主動服務律師行業并起到預期的激勵作用。一是在政策平臺上尋求突破。制定《普陀區關于進一步推進律師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普陀區律師業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律師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并與區發改委、財政局、投促中心、稅務局等多個部門溝通協商,努力在項目介入、樓宇優惠、人才引進、財政稅務等方面給予扶持,為律師業發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同時,建立局領導走訪律師事務所常態化制度,今年以來局領導走訪律所30多次,實地調研律所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直接“把脈”、“對癥下藥”,真正把律所的發展放在心里。二是在黨建工作中注重引導。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律師開展教育學習會、聽取意見會、專題組織生活會(黨員民主評議會),共同查擺問題,并落實整改。區律工委定期召開碰頭會,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講話精神及各類文件,自覺提高對黨的方針政策的執行力和貫徹力。以項目化為推進,指導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探索開展黨員律師聯系服務社區的新機制,博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定期赴長壽“鄰里中心”擔當志愿者,展示黨員律師履行社會責任的新形象。加強“班長工程”建設,堅持律所黨支部書記例會制度,通過培訓切實提高律所黨支部書記的黨建工作能力和水平。
管理機制突出新手段。如何使管理張弛有度,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區司法局通過建立健全三項機制,強化監督指導,進一步增強律師依法、依規、依律執業意識。一是健全律師執業狀況評價機制。加強對律師執業活動的有效監督。通過年度檢查考核,對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的執業和管理狀況作出評價,確定考核等次,對考核不合格的律師事務所,采取整改或處罰措施。二是完善律師執業獎懲機制。加大對律師行業先進典型的表彰宣傳和違紀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開展“普陀區優秀律所和優秀律師、女律師、青年律師”評選、區“領軍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評選活動,進一步增強律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依法處理律師行業信訪投訴,創辦月刊《普陀區律師行業信訪案例評析》,對典型案例進行介紹、剖析和點評,指導和幫助律師更好地防范執業風險。三是建立監管約談機制。對信訪投訴較多的律師事務所負責人進行約談,明確指出所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具體指導、督促整改,進一步強化事后監督,以促進和規范律師事務所內部規范管理。實踐證明,通過固化長效機制,優化律師執業行為,法律服務質量有了新的提升:今年上半年,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20件,同比上升82.9%;辦理訴訟和非訴訟案件共7875件,同比上升15%;律師業實現創收1.727億元,同比增長39.31%,完成稅收2025.37萬元,同比增長41.26% 。
普陀律師工作所獲得的每個突破和成果,無不映射出區司法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決心,無不展現出律師們奮發有為、激流勇進的姿態和信念。“茍日新,日日新”,在新的形勢和背景下,普陀區司法局將搶抓歷史性機遇,不斷增強法律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度,不斷增強律師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在已然繪就的律師發展藍圖上續寫新的篇章。●
(撰稿人:潘曉瓊)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