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形勢來看,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不斷增大,天然氣市場供需關系正在慢慢發生逆轉,隨著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天然氣終端市場競爭激烈,一場天然氣終端市場爭奪戰正在悄悄拉開序幕。
一、天然氣終端市場爭奪激烈,競爭方式多種多樣
不管是大型氣源企業還是小型LNG貿易商都意識到終端市場的重要性,把握住終端市場才能形成良性機制,不斷給企業帶來利潤。隨著天然氣市場的發展,目前除去城燃公司的管道氣供應方式外,下列五種方式成為搶奪天然氣終端市場的主力軍。
(一)通過分布式能源項目搶奪大工業用戶
隨著能源結構供給側改革,為了優化能源利用率,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分布式能源項目,我國分布式能源項目發展勢頭強勁。
通過在工業園區發展分布式能源項目的方式搶奪大工業用戶,既相應國家政策號召,符合國家戰略發展要求;又能轉變發展方式、融合能源供應體系、發展分布式能源、創新商業模式等舉措,推進由傳統單一的能源產業企業向發電、售電、供熱、供冷、供水一體化綜合能源供應商轉變。
一旦采用分布式能源項目,小型城燃公司就會以塊狀不斷擴散式的方式喪失工業客戶,對其特許經營權及利潤空間造成沖擊。
(二)繞過城鎮燃氣公司,實施大工業客戶直供
2015年2月,國家發改委下發 《關于規范城市管道天然氣和省內天然氣運輸價格管理的指導意見 》中首次明確提出,“鼓勵上游生產企業對城市燃氣公司和大用戶直供,減少中間環節,避免層層轉供,降低供氣成本。”2017年6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三部委(局)聯合印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表示將建立用戶自主選擇資源和供氣路徑的機制,加快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這意味著氣源單位可以繞過當地享有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直接向工業大用戶供氣。
原先只能轉供,城燃公司能從中賺取管輸費,現在支持大工業用戶轉供改直供,直接在氣源企業分輸氣站開口接管,減少供氣中間環節,對于工業用戶而言,用氣價格確實有所降低;但對城燃公司而言,收入會大幅縮水,出現新的困境。
(三)通過槽車進行點供,工業用戶在廠區內自建氣化站
LNG點供價格低、可到達范圍廣,對于管道未覆蓋區域的工業用戶以及受到煤改氣政策影響而一直在尋找低氣價的工業用戶而言,無疑是一項好的選擇。氣源企業可實現通過槽車直接將LNG運輸至用戶,從而節省中游省管網和下游城市管網的管輸費成本。由于越來越多的工業用戶采用這種模式,為了規范其自用的氣化站建設,《小型液化天然氣氣化站技術規程》于2017年9月20日實施,該《規程》適用于工業企業自用(用戶自用)和非城鎮區域的用戶供氣且總儲存容積不大于120立方米小型液化天然氣氣化站 設計、施工、驗收及運行維護。有助于推動小型液化天然氣氣化站的推廣應用。不僅填補了小型LNG氣化站標準的空白,也符合社會需求。
(四)中海油+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臺模式,開放LNG接收站
中海油是我國最大的LNG進口商也是我國LNG接收站數量最多的企業。2018年8月27日,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聯合發布《關于公開提供“進口LNG窗口服務”的預公告》,該《公告》稱,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臺對外公開提供“進口LNG(液化天然氣)窗口服務”。
具體交易模式為:客戶可以自行在上游LNG國際市場上聯系資源方進行LNG采購,或者委托中海油代為采購,之后由資源方將天然氣賣給中海油,中海油方面負責報關、報檢,以及后續的運輸船、接收站的匹配。到岸后,中海油提供了“一地卸貨,多地提貨”的服務,即客戶購買的LNG在一個接收站完全卸貨,然后客戶可以自行選擇全國范圍內海油不同的接收站進行提貨。既可以選擇液態提貨也可以選擇氣態提貨。
在這種交易模式中,中海油從兩個方面獲取利潤,一方面是窗口期使用費和加工費,另一方面是采購的氣源中必須包含中海油的氣源。
LNG接收站窗口期開放給LNG貿易商提供更多機會與管道氣分庭抗禮,終端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終端市場的市場化競爭將更激烈。
(五)LNG罐箱多式聯運,搶奪大工業客戶
2018年8月30日,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中提出:根據市場發展需求,積極發展沿海、內河小型LNG船舶運輸,出臺LNG罐箱多式聯運相關法規政策和標準規范。
LNG罐箱多式聯運主要運行模式為:以罐式集裝箱為載體,集合水陸、公路、鐵路多種運輸方式,為終端提供"門到門"的LNG物流服務。只需將LNG裝進特制的罐箱中即可通過多式聯運的方式直接送至終端用戶。
此舉對于大工業客戶來說無疑是一項福音。槽車遠距離運輸成本會增加,而LNG罐箱多式聯運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發展潛力巨大,LNG罐箱多式聯運與互聯網結合形成新的能源物聯網將產生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LNG運輸與消納模式。一站式服務對下游的城燃公司來說又將是一波沖擊。
二、天然氣終端市場爭奪戰給城鎮燃氣公司帶來巨大壓力
城鎮燃氣公司作為傳統終端供氣主體,在終端市場的地位正在慢慢遭受挑戰。利潤空間大幅度縮水,主要由于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居民用戶領域收入減少,近年來呈現持續下滑趨勢
燃氣接駁費可占城燃公司利潤30%以上,是收入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對城燃公司來說,接駁業務正在萎縮。
主要是由于:
1. 近兩年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不景氣,市場成交規模整體下滑,導致初裝用戶數量減少;
2.部分地區取消接駁費或嚴格控制并下調接駁費。如2018年9月27日,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重慶市天然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提交會議審議。修訂草案中刪除了征收用氣初裝費的規定。
(二)工業用戶資源流失,給城燃公司帶來沖擊
LNG點供企業和上游油氣企業進駐終端市場競爭,導致工業用戶流失,給城燃公司帶來沖擊。大工業客戶用氣量大,集中,相對持續穩定,成為各類終端供氣主體眼中的“肥肉”。
隨著LNG進口量不斷增大,受煤改氣政策影響及推動,各地LNG點供企業如雨后春筍不斷涌出,LNG價格相較于管道燃氣價格而言,具有優勢。LNG點供企業瞄準大工業客戶,由于供應方式靈活,大工業客戶為降低用氣成本紛紛選擇LNG點供。
上游油氣公司目前都在積極采取措施利用自身優勢,跟上天然氣行業發展步伐,把握機遇,開拓天然氣終端業務,將手中的資源轉化為市場。昆侖能源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趙永起在昆侖能源有限公司2019年度中層領導干部培訓班上講話時就談到:“擁有氣源、基礎設施、終端市場和一體化運營服務能力,將成為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也將是各大企業的發展方向。批發+零售的一體化模式,是競爭力的必然選項。”2018年中石油天然氣終端運營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全年銷售天然氣17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3%,終端銷售位居國內首位。
開拓天然氣終端天然氣業務一方面能促進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變,另一反面能反哺中上游市場業務。
三、雙重因素疊加導致城燃公司利潤空間大幅度縮水,面臨重重挑戰
對于城燃公司來說,由于國家政策等因素,居民用氣價格始終處于低位,并且居民用戶分散,其管網的鋪設維修、管理和安全服務等,成本始終降不下來。
相對而言,同等用氣規模的工業用戶因為用氣集中,價格相對較高等因素,是城燃公司收入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用氣與居民用氣通過交叉補貼的方式平衡,維系城燃公司的運營能力,穩定燃氣供應。
居民用戶領域收入減少及工業用戶資源流失雙重因素疊加將導致城燃公司利潤空間大幅度縮水,對城燃公司來說必定將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面對重重挑戰,城燃公司該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