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惠嶺
2000年前后,臺灣的“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發起了一場“法庭觀察”運動,組織大學生、律師、普通民眾作為志愿者到各級法院旁聽案件審理,記錄法官在開庭期間的表現。基金會將志愿者了解的情況匯集在一起,形成“法庭觀察報告”,并通過記者招待會的方式向社會發布。這一“法庭觀察”運動一直持續了5年,對提升臺灣法官的素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些觀察報告中,旁聽志愿者既記載了法官們的優秀表現,也記載了一些法官的惡劣表現。旁聽志愿者們并不評價案件的實體處理情況,而只是反映法官的司法素養。作為司法素養體現出來的,有的是職業道德問題,有的是程序問題,有的是脾氣秉性問題,有的是性格問題。以下是旁聽志愿者記載的2000年度法官素養的兩類表現及評述,照載如下:
第一類:法官對當事人的態度普遍好轉
■“法官鼓勵失業的當事人要加油。”
■“法官告訴當事人可以爭取什么權利,犯了什么錯誤,并仔細聽取當事人的陳述。”
■“法官問案仔細,非常注意每一個小細節,對于案中的疑點也立刻提出詢問證人。”
■“法官關心被告有無投保,并三次提醒被告找銀行幫忙。”
■“法官十分同情被告,一直勸他要找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也承諾會為他找公設辯護人。”
■“被告對控訴并沒有辯解。由于被告表明自己的小家庭才成立不久,法官似乎有寬容之意,并且溫和婉勸被告痛改前非,多為自己的家庭、妻女著想。”
■“法官很尊重未被詢問的當事人及辯護人。當時他們未被詢問而同時又站著,法官則請他們坐下。”
■“法官對當事人、辯護人、證人等都相當尊重,有禮貌,措辭中常有‘好不好’、‘方不方便’等體貼的詢問。”
■“法官態度很好,調查順序很嚴謹。當事人陳述后,法官會再重復一遍,一字一句地復述給書記官,請書記官打字記錄下來。詢問爭點也很詳細。”
■“法官充分行使釋明權。當事人問了一堆問題,法官則點明了問題所在,但礙于法官中立,所以未做更進一步的回答。”
■“有時當事人打斷法官的問話,這個法官雖然臉色呈現一秒鐘的難看,但是可以很快調整好。有的當事人實在太不尊重法官了,有些當事人不懂法律,法官好心闡明,卻被兇回來,真是太……那個了,法官都快抓狂了!法官的耐性都被磨光了,原告當庭罵被告,被告代理人要告原告,法官替原告求情,并請原告不要亂說話。原告一直倚老賣老,法官請他不要問東答西,要尊重法院。”
■“法官的態度很好,甚至很有耐心地跟證人解釋作證原則及方式,可是整個調查程序進行得很慢,因為法官問完話后,自己會再重整一次詢問內容,再一字一句念給書記官聽,讓書記官打到計算機上,造成時間的浪費,感覺法庭好像變成書記官的訓練場。”
■“今天這個庭的審判長,人非常好,很有耐心。上訴人或被上訴人若有長篇大論又繞來繞去,審判長會幫他們拉回來,并理出重點,使得當局者迷的上訴人或被上訴人豁然開朗。以我親身的感受,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互動與溝通,因為有時當事人講了一大堆,會忘了自己是要針對哪一點,忘了自己究竟要主張什么。審判長適時提醒當事人,有助于當事人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專注于自己的主張之上,并針對自己的主張來發揮,也避免時間浪費在對該案無益的言談或陳述上。”
■“法官在法庭上播了一份現場錄音,雖然內容很長、也很混亂,且音質很差,法官仍是全程仔細聽完,并就細部內容加以詢問證人及當事人,表現出充分的敬業。”
■“法官很有禮貌先請小朋友出去等候(隔離訊問),小朋友很緊張,法官很溫和地讓他不要緊張。不錯!蠻有愛心的。問問題的時候,也微笑發問,以便讓小朋友能自然表達。”
■“法官雖一直苦口婆心分析各項利弊勸雙方和解,但并無強迫的態度,很尊重雙方意見。”
■“法官傳訊證人時,證人的觀念是:上法院是一件很倒霉的事情。而法官當面糾正他的錯誤觀念:為了正義,可能每個人都會上法院。”
■“法官希望當事人之間可以和解(其實在未開庭前法官告訴律師:他認為有爭執時,雙方都有對和錯,所以上法庭后希望以和解收場,不必分出絕對的對和錯)。這位法官相當親切,且很有想法,努力以和解收場。他以客觀的第三人替他們想辦法。我覺得法庭上就是需要許多這樣有正義感的法官,很認真、不隨便結案。”
■“黃審判長應是位好法官。他很細心,每一細節都不放過;且對兩造的耐心一樣令人稱贊。甚至慢慢幫其引導到問題核心,令雙方均能盡量的表達出原意。”
第二類:有些法官對當事人態度不佳
■“法官好兇,好像很不屑吧!大概是職業病吧!法官一直在反駁律師和原告的陳述,好像快吵起來了,而且法官的卷宗還不完整呢。”
■“當事人欲辯論時,法官常說:‘檢察官的筆錄都這樣寫了,你為什么還亂說?’律師發言時,法官頻頻打斷,繼而發表自己的看法。”
■“法官在詢問時頻以自己的經驗打斷當事人的回答,還對當事人說:‘這方面我是內行,你不要說話。’”
■“二審法官一直用‘我看沒有冤枉你’這句話打斷當事人的陳述。法官似乎認為第一審判決無誤,說‘地方法院是不會隨便判你有罪的’。”
■“法官辦案很認真,只是個性太急躁了,有時問案口氣會不太好。民眾也應該再受些法律教育,否則再來開庭,兩手空空什么都沒帶,難怪法官會抓狂。”
■“法官對被告口氣很差,還因被告不承認有錯誤,就說:難道你說檢察官和地方機關串通害你嗎?在當事人說‘民間就是這樣子’時,法官就對他說:你以為法官不食人間煙火嗎?還說:如果我再去丈量,你有占人家一絲一毫的土地,我就判你一年半,把你關進去!”
■“法官代替檢察官念出被告的權益(但念得很快)。今天是我第一天法庭觀察,也是第一次看到法官大發雷霆,詳情如下:原告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阿婆,由于講話邏輯不清,后來法官又發現她誤認被害人是恐嚇取財者,所以心情不悅地說:‘你看我打勾的地方是不是就是他(指被告)。’可能老阿婆太緊張,不知道打勾的文字在哪里,法官便說:‘你到底識不識字呀!?看我打勾的地方呀!不知道還亂簽名!’老婆婆說:‘對不起。’法官說:‘什么對不起!你知道嗎,國家對你們的支出有多少,浪費國家資源,你現在才說他不是那個人,你當法院、法官是傻瓜呀!’最后還把本子狠狠地往通譯桌上丟。很可怕。”
■“法官的脾氣有點差。由于當事人不懂法律,并請求法官教他怎么做才好,但法官的態度很差,說:不懂法律就不要自訴,你知不知道你要自負檢察官應負的責任,你不要叫我教你,你有付錢請我嗎?原告只有靜靜的挨罵。”
■“陳法官教訓當事人:不要浪費納稅人的錢!法官的口氣不佳,對尚未定罪人不應如此言語對待。”
■“在調查過程中,就好像當事人已經是定了罪的罪犯一樣,很要不得的事,學法律的人不應該如此。”
■“法官說:看不懂啦!字又丑,案子很多,你快一點好不好?”
■“法官似乎情緒不佳,因為他說:‘你們來開這種案子,我們很無奈?’而且多次都用‘什么東西?’之類的口氣來詢問當事人。”
■“法官:浪費大家時間,你從頭到尾在演什么戲你自己知道。”
■“法官一直翻卷宗,顯然沒有充分準備嘛!似乎不知道該問什么。”
■“法官問案有點兇,或許是因當事人所答并非是其所要的答案吧,感覺上當事人都很怕審判長(或許因為審判長問案的態度并不和善吧)。”
■“因為時間不夠,對于當事人的要求,法官僅以‘庭上斟酌’為由,整個開庭過程不超過10分鐘,但當事人已經等了兩個多小時,甚至當事人還在陳述其要求,法官就已經離席了。”
■“雷法官坐在臺上猛點頭、打盹,眼睛睜不開的樣子。”
■“有一個陪席法官,名為顧某,在打瞌睡。”
■“審判長旁邊的兩位法官好像各有心事,顯得心不在焉。”
(作者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