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5日,“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法律保障”座談會于上海市法學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上海律協醫藥健康業務研究委員會和上海市法學會生命法研究會共同主辦,邀請了約五十余名生命法學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律師等參會交流研討。
研討會總共分成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浦東新區生物醫藥條例”研討,由華東政法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許愛東主持;第二單元圍繞醫藥產業與公共衛生的法律規制展開,由上海政法學院王康教授主持。
在第一單元的發言中,上海政法學院楊彤丹副教授的發言題目為《關于“浦東新區生物醫藥條例”的幾點思考》。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浦東新區生物醫藥條例是對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上位法的變通,是國家在浦東新區的先行先試,楊彤丹副教授對該法規在制定過程中的難點進行了一一闡述。同濟大學曹麗榮副教授的發言題目是《我國生物醫藥知識產權保護趨勢及熱點問題》,介紹了專利制度的起源、發展和目的,并進一步闡述了中國藥品專利制度的發展及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上海律協醫藥健康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盧意光律師的發言題目為《細胞治療分類管理之思考》,作為技術前沿領域的細胞治療目前的法律監管有待提升,盧意光律師指出了三個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建議:一是細胞治療領域的監管主體尚不明確;二是一概禁止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是否欠妥;三是禁止細胞治療領域的外商投資對該領域發展的影響。
在第二單元的發言中,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欣陽副研究員首先以《世界傳統醫藥法律監管分析》為題,從世界范圍將傳統醫藥的特征概括為“無分貧富、無分老幼、形態多元”,精準分析了全球傳統醫藥的法律監管并提出一系列建議。華東政法大學李恒副教授以《傳染病的負外部性重塑國家健康權體系》為題作出發言,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傳染病負外部性和疫苗正外部性,在此基礎上強調了傳染病疫情下的健康權內涵,并對國家公共衛生行政權提出建議。景盛資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彩輝的發言題目為《IPer眼中的中國制藥產業發展》,圍繞青霉素和抗PD-1抗體講述了現代中國制藥發展史,介紹了中國制藥產業現狀。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倪正茂發表閉幕致辭。倪正茂教授提出,生命法學的研究已經進入新階段,希望能有更多的新生力量、青年學者、律師參與、思考并關注到生命法學前沿領域的問題研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