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研究 >> 專業論文

《2023年延續優化創新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指引》解讀

    日期:2024-01-17     作者:全開明(法律合規委員會、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

摘要在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持續發力,助力市場經濟加快復蘇的大背景下,本文結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2023年延續優化創新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對重點稅費優惠政策和實務指引進行深入分析和解讀,以期幫助各個市場主體應享盡享”減稅降費政策,便于企業做好稅務合規管理工作。面對逐漸加強的稅費優惠政策力度,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各項政策,減輕財務負擔,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技術升級、生產擴張、市場開發等方面,探尋更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減稅降費 稅收優惠 稅務合規 稅收大數據  應享盡享 

一、文件出臺背景

近年來,國際國內形勢愈加嚴峻復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在此背景下,加強宏觀政策調控,持續推進和優化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是穩定經濟基本盤,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有效手段。我國減稅降費政策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從廣度上來看,涉及的稅費種類很多,基本涵蓋大部分稅費。各項政策盡可能全方面、系統性地探索減免空間,能減則減;

第二,從針對性上來看,各項政策能夠及時關注到特定時期和特定納稅人的困難,如疫情期間,針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狀況惡化的現實狀況,重點減免稅負;

第三,從公平性上來看,減稅降費政策在不斷優化創新,以優化稅制和促進稅制的公平性為目的,積極推進“營改增”、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等改革;

第四,從作用上來看,減費降稅政策有效地保證了經濟的穩定增長,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有利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根據財政部透露的數據,從2013年到2021年,我國共新增減稅降費8.8萬億元,宏觀稅負從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2022年,我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年預計新增退稅減稅降費2.64萬億元。十年來,我國減稅降費總規模超過10萬億元。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20231月到4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4689億元。從各個政策來看,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增值稅政策新增減稅1038億元,惠及2211萬戶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由3%降至1%政策新增減稅400億元,惠及483萬戶納稅人,小微企業減征所得稅政策新增減稅473億元,惠及412萬戶納稅人。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新增降費521億元,惠及1434萬戶繳費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23年以來國家推出的減稅減費政策充分發揮了積極作用,減稅額度不斷增長,惠及主體更加廣泛。為了幫助納稅人全面了解和應用各項優惠政策,確保政策全面落實到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2023年延續優化創新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指引》 

二、文件主要內容概覽

(一)稅費優惠政策的特點

2023年財政部會同稅務總局發布的一系列延續優化創新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延續性政策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如:延續實施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一批實施效果好、社會期待高的政策,及時穩定社會預期。明確的市場預期有利于市場主體穩定投入和長期發展,延續實施可以避免政策出現斷檔和“急轉彎”,有利于加強企業經營者長期利好的信心。

第二,針對性政策助力中小企業加快復蘇。如:優化實施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征所得稅等一批支持小微經營主體紓困發展的政策,突出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疫情期間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抗風險能力差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幫助他們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更好地助力國內經濟復蘇。

第三,創新性政策提升企業科研積極性。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統一提高到100%,并且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進一步營造激勵企業創新投入的良好稅制環境。這項政策的受益行業較多,以制造業為主,將直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有利于貫徹實施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二)稅收優惠政策梳理

為了方便市場主體及時了解適用稅費優惠政策,稅務總局對這些延續優化創新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進行了梳理,按照享受主體、優惠內容、享受條件、政策依據的編寫體例,形成了涵蓋12項稅費優惠政策的指引,具體包括: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征增值稅政策;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滬港通、深港通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小型微利企業減征企業所得稅政策;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分檔減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符合條件的企業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

多項稅費優惠延續創新,充分體現了中央保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決心,廣大市場主體經營狀況必定會不斷改善,相信這些稅費政策有效落實后,經濟復蘇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三、稅費優惠政策重點解讀與實務指引

(一)增值稅

1.企業符合小規模納稅人條件的,可以享受相關增值稅優惠政策。

 

 

2. 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

 

(二)個人所得稅

1.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2.滬港通、深港通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

 

3.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

 

 

(三)企業所得稅

1.小型微利企業的可以享受相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2.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

 

 

(四)城鎮土地使用稅

1.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

 

(五)其他費用

1.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分檔減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

 

2.符合條件的企業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

 

3.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

 

 

四、稅費優惠“應享盡享”的大數據工具解決方案

(一)企業稅費優惠政策未能“應享盡享”的原因分析

在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過程中,部分企業對優惠政策“知而慢享、享而不全”,導致一些符合優惠政策條件的納稅人沒有“應享盡享”,減稅降費政策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企業多繳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產生這類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稅企信息不對稱。涉稅優惠政策包含多個稅種,涵蓋不同稅目,某些行業還會出現針對性的政策,具有復雜性、多變性的特點。企業財務人員有時候沒有及時學習掌握最新涉稅優惠政策,對具體政策的延續、變更、終止都沒有及時關注;企業管理人員通常也不關注、不了解相關政策,稅收籌劃意識不強;另外,稅務行政主管部門無法對每一個納稅人做到全方位的監控,有時候并不能及時發現并提醒符合優惠條件的納稅人變更申報。

第二,企業雖然了解涉稅優惠政策信息,但是對申報的操作方式不熟練。企業財務人員可能怠于申報稅收優惠,錯過政策實施時間,或者在文件資料提交和備案程序中出現錯誤。

第三,企業雖然不符合享受稅收優惠的法定條件但采取偽造文件、虛開發票等方式違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將面臨嚴峻的稅務稽查風險。比如,通過謊報資產和從業人數、蓄意隱瞞銷售收入、虛列成本費用等手段違規申報,享受小微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通過虛增研發人員、虛列研發支出、知識產權造假等手段違規申報,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企業經營條件發生變化已經不符合享受稅收優惠的主體條件,沒有及時進行更正申報違法違規享受稅收優惠。在“金稅四期”的背景下,這些稅費優惠政策適用不當的行為將無處遁形。

(二)大數據工具助力企業“應享盡享”稅費優惠

為了更好地享受涉稅優惠政策,企業應當各種必要的措施和手段。首先,企業應與主管稅務機關增強聯系,加強溝通,及時提出涉稅訴求,利用好其提供的專業服務,搭好稅務“便車”,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應享盡享;其次,企業應當做好稅收籌劃,加強業財稅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工具從多維度解決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密切關注、動態跟蹤重點行業、重點稅種、重點業務的涉稅優惠政策,查缺補漏,以準確享受到各種優惠。最后,企業應當做好稅務合規管理工作,在申報稅費優惠時應當嚴格審查是否滿足享受條件,如優惠主體條件、優惠范圍條件優惠期限條件和優惠金額條件,一旦發現違法違規享受稅收優惠的行為,應當及時予以糾正。

隨著數電發票改革的推進,國家將會進一步推動稅費服務從線下服務為主轉變為線上和線下服務并重實現稅費服務管理與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的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全面應用。通過持續探索融合大數據技術海量信息挖掘、提升云計算技術分布式計算效率、加強區塊鏈技術安全性、人工智能技術感知強等技術優勢

稅務監管全面數字化的背景下,企業也應當充分利用大數據工具,從多維度進行稅務合規的精細化、智能化管理,降低稅務違法風險。大數據工具會對最新的稅費優惠政策進行實時更新與調整,幫助企業判斷是否符合享受條件,輔助企業完成申報工作。同時,大數據工具會結合最新的處罰案例,對稅費優惠不合規行為進行預警并提出解決方案,降低不合規風險。有些數字化財稅工具如“錦信一票通”可以作為稅務合規管理輔助工具,能夠通過對成本發票的大數據審查,為企業稅務合規工作提供助力。數據賦能合規,數據與專業服務的協同服務將是未來法律服務的一個重要趨勢。

  在如今數字化的潮流下,企業必須與時俱進,善于借用第三方數字科技工具,與專業服務團隊一起,圍繞數據、挖掘數據、實現數據與人的服務的高度協同,最終實現各方共贏的效果,實現“提效”、“降險”、“增潤”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