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高清成人免费视频,日日碰日日摸,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免费观看在线黄色网,国产成人97精品免费看片,综合色在线视频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務研究 >> 專業委員會 >> 環境資源與能源專業委員會 >> 專業論文

《突發事件應對法》主要變化及影響

    日期:2025-01-15     作者:黃啟榮 (環境資源與能源專業委員會、上海金茂(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

突發事件包括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非典等公共衛生事件,突發環境事件,火災、爆炸等安全生產事故等等。

為了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為在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的需要, 2024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進行了修訂,自2024111日起施行。

本文就《突發事件應對法》頒布及修訂的背景、主要變化以及對人民政府及其有關單位和生產經營單位的潛在影響進行分析,所提之意見和建議僅供讀者決策時參考,不應被視為正式的法律意見書。

一、 突發事件應對法》在應急管理法律制度體系中的定位

據統計,2007年《突發事件應對法》實施以前,我國已經制定涉及突發事件應對的法律35件、行政法規37件、部門規章55件,有關文件111件。包括:《防災減災法》《傳染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職業病防治法》《消防法》《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等。

實踐中發現,在應對上述突發事件中,上述相關法規存在的主要包括:機制不完善、責任不明確、行政機關危機意識不夠、無法統一協調、依法應對能力弱、公眾自救與互救能力弱。為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規范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共同行為的法律

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突發事件應對法》是突發事件應對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本次修訂也突出強調是“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同時,新法也明確規定,《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作出規定的,適用其規定。有關法律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

二、 本次修訂背景

該法自2007年實施以來,對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和應急管理工作,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2018國家將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公安部、中國地震局應急管理的職責,以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國家減災委員會、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責進行了整合,組建應急管理部門,作為國家的綜合應急管理部門,負責應對全國的突發事件。另外,2019年新冠疫情發生后,明顯發現舊法理念滯后,機制存在缺陷,無法應對嚴重的突發事件。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有必要與時俱進全面修訂突發事件應對法,積極回應實踐需求,更好滿足人民需要,為新時代高質量開展突發事件應對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修改突發事件應對法2020年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計劃20246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修訂后的突發事件應對法。

三、 新法主要變化

舊法包括總則、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法律責任和附則等6章,共計70條。新法修改以問題為導向,增加了“管理與指揮體制”這一專章,條文增加至106條。修改內容較多,主要變化如下:

(一)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新法新增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建立健全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領導體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聯動、軍地聯合、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科技支撐、法治保障的治理體系,把堅持黨的領導最高政治原則貫徹到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二) 堅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新法增加了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導思想。新法規定當應對措施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應當選擇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且對他人權益損害和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措施,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對于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孕產期和哺乳期的婦女、需要及時就醫的傷病人員等群體,應當給予特殊、優先保護,切實維護并保障人權。

(三) 完善管理與指揮制度

新法規定國家建立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明確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應急管理、衛生健康、公安等有關部門、鄉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職責。

同時,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納入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統一領導、協調本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開展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社會力量建立的應急救援隊伍應當服從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

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在突發事件應對過程中可以依法發布有關突發事件應對的決定、命令、措施,其效力等同于與設立它的人民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措施,相關的法律責任由設立它的人民政府承擔。

(四) 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報送與發布制度

國家將進一步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發布平臺,所登記的危險源、危險區域及其基礎信息也應當接入該平臺,及時、準確向社會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信息。預警信息將包括預警類別、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的范圍、警示事項、應當采取的措施、發布單位和發布時間等。

新法規定,突發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應當立即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具備條件的,應當進行網絡直報或者自動速報。

(五) 強化應急保障

國家將發布儲備物質品種目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與有條件的企業簽訂協議保障應急救援物資、生活必需品和應急處置裝備的生產、供給。鼓勵法人和其他組織儲備基本的應急自救物資和生活必需品。

同時,突發事件預警發布后,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重要商品和服務市場對的監測,確保物資的及時供應和市場的穩定。

(六) 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

新法規定在突發事件處置中,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有關單位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該信息只能用于突發事件應對,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結束后予以銷毀。確需留存或者延期銷毀的,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并采取相應保護和處理措施。嚴禁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七) 限制財產征用的主體范圍

新法第12條明確規定只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鄉鎮人民政府無權利)在緊急情況下才可以征用單位和個人的場地、交通工具等財產。對于滅失、損毀的財產,給予的補償應當公平、合理。

(八) 完善法律責任的規定

1.  對于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職責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投訴或舉報,接到舉報的單位,應當組織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反饋給舉報人。對于違反法律規定采取應對措施,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益的,對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2.  為了保護個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而采取避險措施的,依照《民法典》《刑法》等法律關于緊急避險的規定處理。

3.  考慮到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往往情勢緊迫,對于法律責任的追究,增加要“綜合考慮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后果、應對處置情況、行為人過錯等因素”,鼓勵一線干部在臨機處置時勇于擔當。

4.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導致突發事件發生或者危害擴大,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四、 意見和建議

(一) 完善應急預案體系

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應急預案以及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按規定備案。同時還應當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普及和應急演練,對于演練中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確保當前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等預案,與前述相關預案之間的銜接,必要時,對當前的預案進行修改,并為職工提供培訓和演練。

(二) 完善信息發布機制

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單位,在突發事件發生后,除根據法規要求上報外,還應指定專人及時、準確、真實的向公眾公開相關信息,及時回應公眾的關切,做好新聞媒體服務引導工作,支持新聞媒體開展采訪報道和輿論監督,避免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三) 建立健全個人信息的保護制度

新法加強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任何單位應當結合《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法規要求,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對時的個人信息的采集、使用和保存制度,避免意外泄漏。

(四) 定期審核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定期對應急物資的儲備情況、協議物資的有效性進行審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