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關注
法制日報記者 趙麗
我國首部《反腐倡廉藍皮書》近日在北京發布,書中對我國目前反腐倡廉的進程和成果進行了綜合性的總結和全景式的描述。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在藍皮書編寫過程中,為了解懲治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推進情況及其實際效果,近兩年來,中國社科院“反腐倡廉建設課題組”到有關部門和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開展了專題調研,組織了2010年至2011年反腐倡廉建設成效問卷調查。
負責問卷調查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反腐倡廉建設課題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長李秋芳認為,中國反腐體制機制制度改革仍需深化,反腐斗爭的推進,將呈現一個不斷與腐敗現象進行制度、文化和技術博弈從而最終遏制乃至消除腐敗的歷史過程。
腐敗現象背后存腐朽文化觀
據李秋芳介紹,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的腐敗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個別干部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腐化墮落,跑官要官或買官賣官,違反規定收送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利用干部人事權、行政審批權、土地資源支配權獲取不當利益,或在商品房買賣置換中,以明顯低于市場價格購置或以劣換優謀取不正當利益,以借為名占用他人住房或汽車,以賭博或變相賭博收錢斂財,借委托他人投資證券或委托理財名義,為配偶子女和特定關系人謀取不當利益?!崩钋锓颊f。
“二是一些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屢禁未止,醫療服務中收受索要紅包,醫藥購銷收受回扣以及開大單提成‘以藥養醫’導致藥品價格虛高;個別學校亂辦班亂收費,或隱蔽性高收費;個別基層干部刁難群眾、吃拿卡要、執法不公;不合格食品藥品、生活用水污染、企業違法排污、假冒偽劣農資等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破產中出現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崩钋锓颊f,第三個方面是,極少數干部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投資入股礦產資源開采,甚至充當不法礦主的“保護傘”,造成資源亂開濫采,安全生產監管不嚴,引發特大事故導致人員傷亡。
李秋芳認為,在腐敗現象背后,社會消極腐朽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我國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家長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封建主義影響仍頑固地存在于社會生活中,左右著一些人的思想觀念,形成彼此心照不宣并支配行為的‘潛規則’”。
“社會生活中存在濃厚的人情文化,往往將人際關系置于法律制度之上,在‘熟人社會’中,以朋友、同學、同事、老鄉等結成的‘關系圈’,以‘交情’為聯結紐帶,實現利益互助互惠,往往私事公辦,公權公款私用?!崩钋锓颊f,在“段子文化”等社會負面輿論中,個別干部腐敗被認為是“環境所迫,不得已而為之”,一些腐敗分子得到同情,被說成“能辦事的好人好官”,消極腐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腐敗現象的蔓延。
“小金庫”呈多發高發態勢
在腐敗形式中,“小金庫”成為鋪張浪費、奢靡享受、違法亂紀的重要資金來源。藍皮書顯示,截至2011年8月底,全國共發現“小金庫”58225個,涉及金額266.54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區各部門因設立“小金庫”和使用“小金庫”款項受到行政處罰的有1942人,受到組織處理的有3242人,予以黨紀政紀處分的有1862人,還有623人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共糾正違規資金118.54億元。
藍皮書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革,財政財務會計制度日益完善,財政審計等監督力度不斷加強,但“小金庫”仍呈現出多發高發態勢。從審計查處情況看,“小金庫”涉及金額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加,違法違規現象較為普遍。此外,“小金庫”資金來源更加復雜,違規方式更加隱蔽,出現了虛報冒領套取財政資金、利用企業破產改制之機侵吞侵占、通過虛假票據虛列支出等手段,以現金形態由個人保管轉為化名賬戶公款私存,或向下屬及關聯單位轉移“小金庫”資金。而“內部人共謀”、“少數人控制”也成為近年來“小金庫”的新特征。
“‘小金庫’已成為鋪張浪費、奢靡享受、違法亂紀的重要資金來源,誘發滋生了一系列腐敗現象,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成為反腐倡廉建設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敝袊鐣茖W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說,從根本上治理“小金庫”,要求行政事業部門經費實行“供給制”,全部由財政預算撥款,不允許自己創收。要建立完整統一的公共預算,消滅預算外收支,鏟除制度外收支,形成一個覆蓋整個財政性收支的公共預算。此外,由財政部門專司財政管理權。不允許政府部門發生任何以直接向企業、居民收錢為代表的財政性活動。
腐敗從個體向集團化蔓延
近年來,全國反腐的力度、深度、廣度都在不斷加強。繼國家預防腐敗局宣布成立后,甘肅、上海、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四川、北京、浙江等地相繼成立預防腐敗局。
藍皮書認為,各地區各部門也加大了查辦案件的力度。以湖北省為例,2011年1月至7月,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受理信訪舉報30013件(次),初核3313件,立案2898件,結案2508件,處分2555人,移送司法機關125人,查辦10名廳級領導干部。
“但由于體制機制制度不完善,對公共權力監督制約不力,個別干部及公職人員執政用權理念發生扭曲,消極腐敗現象迅速滋生蔓延開來,往往是一些突出的腐敗問題得到治理后,新的腐敗問題又冒了出來?!崩钋锓颊f,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源、資金、文化、信息等都在跨國快速流動或整合,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條件,腐敗表現形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李秋芳分析說,這些新變化表現在,腐敗主體從個體向集團化蔓延,窩案串案較嚴重;腐敗手段從顯性向隱性擴展,曲線收錢、迂回斂財,花樣翻新;腐敗者非法所得從短期向長期演變,既貪圖消費享樂,又追逐資本占有,出現了金融腐敗、資源腐敗、期約腐敗現象;腐敗范圍從經濟、政治領域浸染到社會文化教育領域,并出現了跨國境“外向型”腐敗,對人民群眾利益與社會和諧穩定造成嚴重損害。
科技反腐抵御人情文化侵蝕
據《反腐倡廉藍皮書》介紹,近年來科技反腐在中國廣大地區被應用,成效初顯。未來,科技反腐將成為重要的反腐手段之一。
記者了解到,所謂科技反腐,是信息化建設在反腐倡廉領域的延伸和應用。近年來,不少地區、部門和單位不同程度地進行了科技反腐的實踐探索,涵蓋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市場監管、財政收支、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醫藥購銷等諸多領域和關鍵環節。
李秋芳說,依托經濟發展優勢和較高的信息化水平,浙江、上海、天津、深圳、廣州、青島等沿海地區科技反腐起步較早,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李秋芳認為,一些地區開展科技反腐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首先是普遍開展網上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服務,利用政府門戶網站、網上服務平臺和集中辦事大廳,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和公共服務效能;其次是建立以行政審批為主的電子監察系統,運用科技手段對政府部門的管理、服務職能進行標準化管理和在線監督。通過門戶網站與內部網共建、業務網與監察網對接的方式,形成“開放的公共權力運行系統”,實現信息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的共享與互動,縮減主觀因素對信息傳遞的影響,降低因信息壟斷、信息隱瞞、曲解等行為引發的腐敗和低效率。
“第三個表現形式是利用網絡開展政民互動,通過網上舉報投訴、政風行風評議、網絡輿情監控分析等,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和政府信息來源,提高公眾對反腐倡廉建設的參與度?!崩钋锓颊f。
“此外,科技反腐還應用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李秋芳告訴記者,對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金使用、公共權力運行等重點領域和土地出讓、政府采購、招投標監管、行政審批等關鍵環節,進行網絡化建設與改造,通過流程再造、制度固化、無縫對接、關鍵控制和全程留痕,實現跨地區、跨部門、全過程監控和動態預警,增強對關鍵部位監督的實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對此,藍皮書進一步分析說,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是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要原因??萍挤锤癁橥晟茩嗔ε渲?、規范權力運行、防止權力濫用提供了契機和有效實現方式。同時,科技反腐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權力行使的公開化、透明化和標準化,最大限度地壓縮自由裁量權,筑起抵御人情文化侵蝕的“防火墻”,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從而使制度的剛性約束逐步內化為權力行使者的道德約束,使其“不能為”、“不敢為”、“不愿為”,真正從權力風險中解放出來,起到保護干部的作用。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